极品分享

关于湿热的相关说明!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

湿与热的区别,如何分辨湿重还是热重?


湿重:头重如裹,便烂便不干尽,面黄,手足迟钝,口干不渴;酸痛痹症等。

热重:便烂热痛或便燥热,小水黄赤而不爽,心率加快,身热重浊,局部红肿或生疮疖,热痹溃疡等


身体内湿热阻滞,要区别身体内是湿重还是热重,可以这样来区分:

湿较重,除了身体发热之外一般表现较明显的为身体困重,头昏,多痰,胸脘痞闷,恶心欲呕等;

热较重,表现为身体困重等较轻,但主要表现为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身体发热等一派热像。

最好是服用中药汤药配合常吃些苡仁,赤小豆,茯苓等,效果不错。


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

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湿重就是说湿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重。湿在体内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它处在那里,那里就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在关节,就会出现关节酸沉重。在头,会头重,头晕,头紧。在肠则会腹泻,腹里急后重,大便粘稠等。在膀胱则小便混浊等。另外,苔腻,脉濡细等。

热重就是在这两种致病因素同时存在时,热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重。如以上所说的病证,关节则会红肿,头会痛,肠则有可能会出现血便。另外,口干而不多饮,脉濡数,舌红苔腻等。


在发病状态下,一般发热重的患者,可以说热重于湿;发热轻湿像明显的(身重、苔腻、胸脘痞闷等),可以说是湿重于热。平时可以喝薏米粥来改善体质。


中医讲湿性重浊粘腻,表现为全身酸困不适,小便不利,水肿“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舌苔厚腻往往也是判断“湿”存在的重要依据。治疗湿邪是也往往立足于健脾和胃,助运化湿。

而热证的表现为高热,烦渴,气促,口干,舌苔黄,脉洪大。


湿为阴,热为阳。如热重,则主要表现为口渴欲饮,舌苔黄等。湿重,则容易腹胀,口渴但不想喝水,舌苔厚腻。

建议清利湿热,可以喝中药,如龙胆泻肝汤。平常可以多吃薏苡仁(薏仁就是薏米)。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湿热蕴结,湿邪偏重,以身热不扬,渴不多饮,头身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红,苔腻略黄,脉滑略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湿热蕴结,热邪偏重,以身热口渴,面红目赤,头身困重,便溏不爽,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滑等为常见证候。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现在夏天可以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少吃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

一、脾胃湿热


症状一: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症状二: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症状三: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症状四: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症状五: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由此,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那你真的脾虚了。 脾虚的人不能吃什么? 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会使肝气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这样就会使弱者愈弱。所以平时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要少食。如果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也不宜吃,否则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另外,脾虚的人还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虚的人吃些什么食物好?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

二、“湿”还要分湿热或湿寒:

脾湿有寒湿和湿热.

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

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


-----------------------------------------------------------------------------------------

三、脾胃湿热的症状:

口干、舌苔黄白、舌发红、口发粘有异味、大便粘、少,伴有腹胀是脾胃有热,气滞等问题,浮肿、以足部眼睑为重,心律不齐考虑是脾虚湿重,气血不调导致的。 所以治疗应该是健脾除湿清热,行气活血等来治疗,中药治疗可以选择用四君子汤和三仁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生地,当归,赤芍)适当加减来治疗,食疗可以用四君子丸和龙胆泻肝丸一类的药物,注意饮食清淡一些,少吃辛辣油腻食物,祝你健康。

-----------------------------------------------------------------------------------------

1.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觉留口水 (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7.阴部潮湿。


2. 【湿】是如何形成的?


① 例如:早晨洗头未干出行,晚上洗头未干睡觉,刮痧拔罐后8小时内洗澡以及习惯性运动后大汗淋漓未消汗后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内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②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 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重身。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 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其中最好的就是熬薏米红豆汤当茶喝。对于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病人,我会让他用薏米和红豆熬粥,作为晚餐的主食。


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除了红豆薏米粥,大家还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嘉品。


1、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薏米红豆加桂圆

2、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薏米红豆加百合、莲子

3、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红豆加生姜

4、肾虚:薏米红豆加黑豆

5、脚气:薏米红豆加黄豆

6、咳嗽:意米红豆加梨

7、食欲不振、身体羸瘦:薏米红豆加山药

8、泄泻、腹痛、糖尿病:薏米红豆加南瓜

9、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薏米红豆加芡实

10、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芪、党参

11、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糖


〖 各种薏米粥鼎记〗

1、薏仁茶:早晚两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温开水冲服。饭后服用。能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根据本店主的经验,加点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减肥!


2、解暑茶:将熟薏米粉5克泡500毫升温开水,做茶水饮料饮用,能降署解渴,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


3、瘦身汤:A、将鲜牛奶煮沸后加入薏米粉3-5克,搅拌一下即可。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排水瘦身。B、乌龙茶、干海带、薏苡仁适量。共研末,沸水冲泡饮用。有减肥之功效。


4、薏米粥:薏仁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藉由吸附负责消化脂肪的胆盐,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进而降低血脂肪。另外,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所以能达到减肥的效果。由于薏仁不容易煮熟,过度烹煮也会破坏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个小时以上。薏仁热量不高,却有饱足感,是养生保健的自然饮食中极富营养、又能清除体内杂质的膳食。


5、绿豆薏米粥:将15克大米,15克绿豆,15克薏米洗净,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饥,清热解渴,补肺、健脾胃、清热、祛风湿、消水肿。也可以加上绿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绿豆薏米粥,绿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肿的效果。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肤的功效,而绿豆则有解毒的作用,使体内毒素尽快排出。对于爱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时还是一种低卡又可消瘦的减肥食品。


6、薏米粥治粉刺:薏米50克,白糖15克。 用法:薏米加水煮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中华偏方)

7、百合薏米粥:将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薏米热烂,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特点: 甜香,热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泽肤祛斑 ,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痤疮、湿疹等症,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8、钱草苡米粥:将金钱草30克 ,放人沙锅加水煎煮半小时滤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适量糖即成。

[功效]利尿,排石,通淋。

[主治]肾结石,尿路结石。


9、山药苡米粥:[原料] 怀山药、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许。[制作] 将山药切细,莲子去芯,红枣去核。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2次。

[疗效] 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腹胀便塘,肢体无力,老年浮肿,妇女带下症。

[注意事项]大便秘结者忌食

10、百合薏米粥治疗痛风: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须的热能需求,而且对痛风有直接治疗作用,并能改善其关节炎的症状,是痛风病人的理想主食。在临床治疗当中发现:在低嘌呤饮食的原则下,以百合薏米粥为主食对痛风患者十分有效。

[方法]将干百合、薏米、粳米各六十克洗净后放锅中煮粥,每日分中、晚两次服完,连服,症状改善后仍须坚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风复发。


〖 ★★食用薏仁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 、因为薏仁会使身体冷虚,虚寒体制不适宜长期服用,所以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该避免食用。


二 、薏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唷!

三、 薏仁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来治疗


〖何为薏米红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薏米红豆粥具有减肥的功效,常服可减肥瘦身。

薏米红豆粥去湿邪,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

绿豆海带汤降暑,二者乃夏之必备良方也。 <收起 

-----------------------------------------------------------------------------------------

五、脾湿跟喝水多有关系吗

你好!脾湿,舌头上的舌苔白腻和喝水多没有直接关系,脾虚导致运化不利,出现水湿停留出现舌苔白腻,喝水多可能导致加重,但重点在脾虚。

指导意见:

所以治疗是健脾除湿等来治疗,中药治疗可以选择用参苓白术散适当加减来治疗,中成药可以用参苓白术丸来治疗,食疗可以用茯苓,白术,薏米,陈皮等熬水服用,注意饮食清淡一些,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积极锻炼增强抵抗力。祝你健康。

-----------------------------------------------------------------------------------------

六、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

  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临床表示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冷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呈现黄疸,皆为阳黄;

  4、看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斟酌:

  1、湿热着重不同。固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着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显明,在电脑旁放香蕉眼不干涩。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显著,而湿的表示相对较轻;

  2、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效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发生上述症状是由于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渎职、升降变态,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显明。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渎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湿润、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

湿热体质的调理:


您的体质是:湿热质 (兼有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根据你的体质情况,推荐你从湿热质开始入手,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改善体质偏颇。湿热体质祛湿为主,通利化湿,宣透化湿。湿去则热不存。

①《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4月9日颁布的国家标准。
② 多种体质并存是多数人的状态,不必过于担心,调整生活方式是有改变的可能的。


湿热,究竟是什么意思?

  • 不干净,不清爽,黏糊糊,爱长痘。

  • 湿热质是一种内环境不清洁,又湿又热,湿热氤氲,排泄不畅的体质。

  • 内外皆显得「浊」,不干净。

湿热质的困扰

  • 脸总像洗不干净。面色发黄、发暗、油腻。

  • 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 容易生以脓包为主的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 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 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

  • 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 如果人瘦,则身上容易生疽(深度浓肿)

我为什么会湿热?

  • 吸烟、喝酒、熬夜三者兼备。

  •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 肝炎病毒携带者。

  • 总吃香辣口味,煎、烧烤、油炸食物。

  •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如南方人。

  • 过度进补。

  • 你是年轻人,你爱吃寒凉。

这些是湿热质最需要警惕的

  • 皮肤问题: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脓包痤疮、毛囊炎、疮疖肿毒等。或者下半身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脚癣等。

  • 肝胆系统疾病:携带肝炎病毒、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

  • 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过度疲劳时较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 筋骨肌肉疲劳。容易腰酸背痛,浑身酸痛。

  • 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血糖,血脂过高都可以归结为湿气重浊。

想改善,这么办!

  • 饮食有原则:

  • 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 不宜食用热性或滋补食物,尽量避免烤、炸、煎等方式。

  • 可多选择平凉、滋润的食物。

  • 兼有阳虚或怕吃凉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寒凉食物,温平食物要常吃。常喝五谷粥补气血,帮助身体排出寒气。


  • 舒展运动:

  • 重点在舒展筋骨关节,增加身体柔韧度。因为筋骨关节的僵硬、涩滞不利肝胆的疏泄。

  • 推荐瑜伽,五禽戏,太极拳、普拉提。


  • 穿衣天然、不熬夜:

  • 穿衣多选择天然材质的衣物。

  • 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对改善湿热体质非常重要。


  • 静养心神,多说「好」:

  • 湿热质肝气不舒,肝性喜随顺,多说「好」培养一种不忤逆的气度。

  • 经常练习深呼吸,多听舒缓、流畅、悠扬的音乐。


  • 经络梳理:

  • 首选背部膀胱经的刮痧,走罐等。同时胆经,脾经上的穴位也可以多疏通。


小雪节气小贴士

  • 小雪节气介绍

    今年的小雪节气是11.22--12.6,"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时节天气阴冷,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黄河以北开始降雪。养生则顺应自然,加强御寒保暖,减少精气神的消耗,早睡晚起,适当进补,多晒太阳,在阴冷的时节应保持情绪愉悦。

    湿热体质小雪饮食小贴士

    适宜:红薯、芡实、山药、芋头、萝卜、藕、香菇、魔芋、赤豆、柑橘、柚子、荸荠

    初冬之日,北方地区室内已经开始取暖,湿热之人饮食需注意合理搭配,进补不宜用太多温热的肉食,以免造成脾胃功能紊乱,加重体质偏颇。不妨以素食为主,其实用素食进补效果也不错,如:红薯、芡实、山药、芋头、萝卜、藕、香菇、魔芋等,而富含B族维生素的豆类、乳类和平补的兔肉、鲤鱼等,则可以增强身体抗寒能力,增强大脑功能,稳定情绪。北方室内温暖,进食过多热量高的补品,易致上火,而南方地区冬至以后才日渐寒冷,所以小雪时节在吃补益食品的同时,还可进食一些润肠、清热、生津的食品,如香蕉、梨、赤豆、柑橘、柚子、荸荠等。

    少吃:烧烤、麻辣、火锅、过咸、螃蟹、鸭血、墨鱼、猪血、羊肉、鸡肉、葱

    《摄生消息论》记载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故少吃螃蟹、动物血、墨鱼、蛤蜊、文蛤、乌鱼蛋、海胆、青稞等味咸的东西。冬季适当吃些补益食物可平衡阴阳,但不宜进食辛辣温热食物过多,如羊肉、鸡肉、鲅鱼等,会导致胃、肺火盛,出现口干、便秘、咽疼等上火症状。另外《本草》曰:“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犹当注意的是,《内经》上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那些辛热味道香美、烧烤煎炒的食物,一定不能多吃,吃多了会让人长痈疮。

    忌吃:猪腰子、羊腰子、胡椒、花椒、韭菜、霜打熟菜

    《金匮要略》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十月肾旺也,不令死气入肾。《千金方》:“十月勿食椒(胡椒、花椒),伤血脉。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令人面上无光。勿食獐肉,动气。”《白云忌》十月忌食猪肉,发宿气。

    湿热体质小雪运动小贴士:静以养阴,回归传统

    小雪节气,天气虽寒冷,但燥气尤重,湿热之人,可借运动以消散火气,当然无论室外还是室内,运动量都不宜太大。清晨,可在太阳出来后到室外快走,10分钟就好,能唤醒全身活力,让新陈代谢变得旺盛起来,不仅能燃烧前一天存积的多余的热量,还会使整个上午都精神饱满。午间,在吃完午饭以后稍歇一会儿,可站立30分钟或爬楼梯10分钟,也能消除热量。坚持多日,体质就会渐渐改善。

    湿热体质小雪起居小贴士:逐日加衣,勿戴暖帽

    《摄生消息论》“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阳光,去寒就温,……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极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是指起居上须避寒保暖,早睡晚起,多晒阳光,忌剧烈活动而出大汗,当感到寒冷已甚时才加棉衣,并逐渐因冷极而加厚,不可一次加得很多很厚。此外,不要过早的带上保暖的帽子,《千金方》中提到:“是月勿戴暖帽,使脑受冻则无眩晕之疾。”睡眠方面也要注意,《金匮要略》曰:“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又曰:“冬卧头向北,有所利益。宜温足冻脑。”

    湿热体质小雪情绪小贴士:愉悦调神,饮食爽志

    转眼就到了“小雪”节气,降温也比较明显。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对于黑夜的感受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时节,非常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可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多听音乐让那美妙的旋律为你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除此之外的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如香蕉能舒缓神经,全麦食品、深绿色蔬菜都有助于改善抑郁。 

    湿热体质小雪茶饮小贴士:果红茶

    山楂15克,金银花5克,赤小豆100克,冰糖适量。先将山楂、金银花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滤过渣质,入赤小豆同煮至烂熟,放少量冰糖调味食用。有开胃健脾,清内热,养颜美容的功效。


2014-11-29 0 /
中医养生
/
标签: 

评论回复

回到顶部